《意见》如一声号角,催动各地养老改革浪潮奔涌。贵州省遵义市以系统思维构建起一张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其探索方向与国家政策高度契合,更在多个领域形成了因地制宜的实践样本。
遵义养老服务发展的亮点在于四个关键突破:一是体系化布局成型。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支撑、县级综合性养老机构为骨干、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为分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为接入点的多层次、广覆盖的养老服务网络。二是精准化供给升级。2022年,遵义市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落地实施,持续健全完善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居家、社区、机构三大形态精准发力。比如在社区养老方面,基于各地多高原山地、农村人口居住分散的特点,遵义创新提出了在人口密度高的城镇中心区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在居民居住相对分散的农村地区按照“中心辐射、村级协同”的工作思路,打造“区域养老服务圈”,通过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延伸和村级互助点为居家养老提供有力支持。三是农村养老创新破题。遵义直面山区农村养老痛点,基于各地区农村民族、经济、文化、习俗差异较大的情况,充分总结过去农村幸福院重建设、轻运营的经验教训,深化“放管服”改革,鼓励和支持各地区基于本地特点,发展适合本地区的农村幸福院运营或互助养老模式。四是失能照护能力强化。遵义以护理能力提升为核心,完成70所机构改造,护理型床位占比跃至78.63%,居全省前列。通过“增加护理型床位供给、加强专业照护培训、开展服务质量日常监测”的组合拳,全面提升了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对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需求的支持能力。此外,全覆盖的老年人能力评估成为精准服务的基石,机构入住率全省领先。
然而,成绩背后,深层次矛盾与挑战仍然存在。一是供需矛盾仍在加大。遵义自2022年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加速期,老年人口、高龄人口、失能失智人口持续增长,由此带来的需求增长与当前养老服务设施布局规模的增长及居家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的增长差距仍在拉大,未来财政资金投入与专业人才不足的双重压力将更加凸显。二是政策协同仍然不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需要多部门协同推进,但实际执行中存在政策目标未达预期、部门间协作不畅等问题,不同政策之间的目标不一致导致政策效果相互抵消,部门间协作机制不健全导致政策落实效率低下,财政资金分配未充分考虑区域和领域差异导致资源分配失衡。
持续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遵义应在以下方面重点发力:一是深化政府职能转变。在当前已基本满足特困和经济困难老年人基本生活和失能照护需求的情况下,养老服务工作重心应由政府主导转向多元参与,通过完善并落实投(融)资、土地供应、税费优惠、补贴支持、人才培养和就业等政策,激发市场活力,营造有利于各类主体有序发展的良好市场环境,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二是深化政策协同创新。优化政策制定流程,对涉及多部门的政策进行联合论证,避免目标冲突。强化高位统筹,建立权威协调机制,打破部门壁垒,确保政策落地见效。改革财政资金分配方式,建立因素法分配模型,向需求更迫切、任务更重的区域和领域倾斜,实施精准差异化扶持,提高资源分配的公平与效率。
遵义以系统思维织就的养老服务网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了宝贵样本。实践再次证明,唯有将中央精神与地方实际深度融合,以问题导向攻坚深层矛盾,方能在银发浪潮中筑牢坚实堤坝。未来,遵义应在机制优化、资源均衡与政策落地上精耕细作,让改革红利真正惠及每一位老年人。
(作者系贵州省百年民生事业发展研究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