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全国防汛工作已进入关键阶段,养老机构作为重点保障场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上海市民政局始终将养老机构防汛防台工作置于突出位置,以严格落实“三个清单”为抓手,全力筑牢安全防线。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防汛防台工作,第一时间作出部署。在台风“竹节草”影响期间,全市各级民政干部和养老机构管理者严格贯彻全市防汛防台要求,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密切关注台风动态和预警信息,全面落实各项防汛措施;紧盯薄弱环节和重点部位,持续优化应急预案,加强值班值守,全力保障养老机构住养老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截至目前,全市养老机构运行平稳,未发生人员伤亡或设施严重损毁等安全责任事故。
市民政局按照“区包机构、市级分片”原则,建立覆盖全市624家养老机构和160家长者照护之家的包保责任清单,市、区两级明确包保责任人,实现工作全覆盖、责任无死角。部分有条件的区探索建立多重包保机制,为相关养老机构增设区级消防和街镇包保责任人,充分发挥专业部门的技术指导及属地监管作用,进一步强化与消防部门和街镇的联动效能。
市民政局督促各区全面开展养老机构风险排查,要求联合辖区相关部门及属地街镇,根据机构地理位置、建筑结构等共同研判灾害风险,建立风险养老机构清单。经排查,共确定65家风险养老机构。各区民政局汛期内安排专人每日跟踪,督促机构加强自查频次,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在应急物资储备方面,市民政局指导各区督促风险养老机构应备尽备、按需足量储备。目前,共储备救生衣、沙袋、抽水泵等设备5800余件,应急食品、药品等3500余件。民政部门定期对物资进行检查与维护,确保状态良好,并与周边商家建立应急调配机制,保障紧急情况下物资及时供应。
8月,全国防汛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养老机构作为重点保障场所,安全责任重大。江苏省境内地势低平、水网密布,汛期时间长、突发事件多、灾害风险高。7月以来,全省各级民政部门未雨绸缪、狠抓落实,动真碰硬消除隐患,全力筑牢养老服务机构汛期安全防线。
迅速部署,强化调度
省政府分管副省长紧急调度养老机构防汛工作;省民政厅主要负责同志主持召开全省民政系统安全稳定工作视频会议,强调要坚决落实落细防汛救灾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安全度汛。
省民政厅接连印发《关于做好全省养老机构防汛防台工作的紧急通知》《关于切实做好养老机构汛期安全管理工作的紧急通知》,指导各地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和强降雨预报,完善养老服务机构防汛救灾应急预案,参照消防安全包保制度,明确县级民政部门汛期安全管理人员及每家机构的包保责任人。
同时,结合养老服务机构的分布特点和水文气候特征,省民政厅组织专家起草完成《江苏省养老机构极端天气应急处置预案》,目前已征求各地意见建议。
全面起底,深入排查
按照“市包县区、县区包机构”原则,市级重点核查县区民政部门是否开展灾害风险研判及人员转移安置预案制定工作;县区则核查养老机构是否完成机构防汛预案制定。
省级分析研判并确定防汛风险较高的县(市、区)43个,督促相关地区联合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部门,对地处洪灾风险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城市易涝点的养老服务机构加强安全巡查,落实除险加固措施。
全省累计排查出涉汛风险养老服务机构117家,涉及入住老年人8303人,近期拟通过省级养老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机制推进整改整治并实行销号管理。
压实责任,落细举措
省民政厅召开养老服务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专班会议,强化防汛预案管理。各设区市和县(市、区)根据管理层级制定防汛防台应急处置预案,沿海低洼地区和里下河滞涝地区还专门制定人员转移应急预案。
省民政厅指导各地为排查出的117家涉汛养老服务机构配备皮划艇、救生衣、饮用水等应急物资,并联合消防救援部门落实灾害优先救援机制。各县(市、区)均已明确突发汛情转移安置点,安置房屋均设在二层及以上,防范次生灾害发生。全省70个县(市、区)组织开展了人员避险、物资转移等实战化应急演练。
浙江省
坚持关口前移 有效应对风险
浙江省易灾多灾,尤其台风频发。省民政厅高度重视养老服务机构防汛防台工作,坚持预防为主、迅速响应的原则,做到思想到位、准备充分、处置果断,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省民政厅不断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动态排查,强调预防优先、救援及时,督促各地深入研究历史灾害记录,精准研判潜在风险,确保在极端天气条件下应转尽转,坚决杜绝安全隐患。
7月下旬,全省积极应对台风“竹节草”,4名民政厅领导带队赴舟山、宁波等地检查养老机构,养老服务处干部赶赴台风登陆地舟山一线指导。针对低洼积水严重的养老机构,属地政府领导现场指挥排水作业。四家养老机构共40名老年人完成院内转移,整体情况安全平稳。
各级民政部门对全省1587家养老机构风险点位进行全面排查,共发现43家存在风险隐患,实施“红黄蓝”三色分级管理。对防汛安全隐患较大的“红色”机构,纳入重点整治,由省民政厅挂牌督办,做到应改尽改、应迁尽迁、应关尽关;位于地质灾害点和小流域山洪高风险区域的,经研判确属高危的,一律关停;10处处于低洼易涝点的机构,完善应急机制,强化部门协同,随时准备转移;对老旧危房予以加固,无法通过加固保障安全的同样关停。同时,妥善做好关停机构中老年人的安置工作,对有意继续从事养老服务的运营方,协调土地供应,支持异地新建。
为实现关口前移、有效应对,省民政厅指导各机构完善防汛应急预案,充分考虑养老机构防灾特殊性和失能老人转移困难等因素,提前对接专业照护机构和人员,科学规划转移时间,精心选定安置点位,并开展实战演练,全面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极端天气时,安排民政干部驻点重点机构,指导开展防灾救灾。
遇严重台风暴雨天气,省民政厅下属的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照料中心及老年食堂可酌情暂停开放,减少老年人外出风险,同时对确有需求的老年人提供送餐上门等服务。
下一步,省民政厅将全面建立包保责任制度,加强与气象、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及乡镇的协同预防与监管,确保在恶劣天气中能够科学研判、有效预防,实现服务提质、安全可靠。
福建省
抓好“三单联动” 守住安全底线
福建作为沿海省份,台风、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今年以来,福建省始终扛牢政治责任,以“三个清单”为抓手,全力筑牢养老机构安全防线,保障老年人平安度汛。
压实包保责任清单
省民政厅按照“省厅包地市、地市包县区、县区包机构”的原则,逐级明确包保责任人,压实值班值守、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责任,推动省、市、县区、机构四级责任链条全面贯通。严格落实信息报告制度及直达一线的预警“叫应”机制。今年以来,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包保机制累计下沉干部5157人次,整改防汛预案不实、防范措施不到位等问题1667项,约谈养老机构负责人88人次,实现责任落实与问题整改闭环管理。
动态更新风险清单
省民政厅坚决克服经验主义和侥幸心理,对全省养老机构开展多轮全面排查,结合当地泄洪时间、强降雨等突发因素进行动态应急排查和超常规研判。对位于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别是经研判存在较高风险的养老机构,及时组织人员转移至安全区域。
细化应急准备清单
省民政厅坚持以“实战、实用、实效”为导向,持续完善应急准备体系。在预案体系方面,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制定简明操作流程图,显著提升可操作性。在物资储备方面,针对养老机构特殊需求,重点增配应急电源、氧气袋、制氧机、担架等设备,全面摸底病人转运车资源并建立台账,确保紧急情况下联得上、调得动;建立“市县储备库+机构周转点”联动调配网络,保障1小时内应急物资调运到位。在转移安置方面,制定“就近就快、分类分步”转移方案,优先选择地势高、结构安全的学校、村部、卫生院作为安置点,根据老年人身体状况分类组织转移,确保安全、快速、高效。在联动机制方面,主动与气象、应急、消防、卫健等部门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加强同社会救援力量、基层应急队伍的协作,联合开展应急演练,形成“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行动同步”的应急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