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养老产业研究院
Resarch Institute of Contemporary Pension Industry
网站首页组织机构新闻中心党建学习康养资讯乡村振兴产教融合产业孵化文化艺术
     
 
多样化助餐,让老年人从舌尖暖到心尖

黄  艺

安徽省池州市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4.7万人,老龄化率为26.18%,解决老年人“吃饭难”问题成为社会关切。近年来,池州市聚焦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均衡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探索多样化助餐模式,多措并举促进服务可持续发展。目前,全市已建设运营老年食堂(助餐点)195个,累计提供助餐服务150余万人次,有效提升了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

科学布局,推动服务可及

池州市在深入调研老年人就餐需求基础上,制定了老年助餐服务实施方案。城市社区着力构建“10分钟助餐服务圈”,探索“养老服务中心食堂+助餐点”模式,并试点“物业+助餐”形式,方便老人就近就餐。农村地区优先在留守老人多、居住集中的区域布点,盘活利用村(社区)闲置服务设施,降低建设成本,推动31个农村幸福院具备助餐功能。

建章立制,保障安全长效

为确保服务安全规范、长效运行,池州市民政局联合发改、财政、市场监管等9部门建立老年助餐提质增效长效运营机制,健全日常监管制度。严格落实健康证公示、餐具消毒等环节,张贴投诉举报电话,强化群众监督。为降低运营风险,池州市已连续三年为老年食堂(助餐点)购买综合险和食品安全责任险。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积极培育助餐服务品牌,目前已有市级品牌9个、省级品牌2个。

多元筹资,力促持续运营

池州市创新建立“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志愿做一点”的多元筹资机制。

政府给予每人每天2—3元就餐补助,给予每个老年食堂(助餐点)3万—10万元一次性建设补助。在慈善助力上,创建池州市老年助餐慈善基金,发起“老年助餐·善行池州”募捐倡议,动员社会力量冠名认捐,已募集资金140万元。在资源支持上,社区(村)养老服务设施无偿用于助餐,享受水电气居民优惠价格。享受居家养老服务补贴的低收入老年人,可使用补贴资金购买助餐服务,送餐由居家养老服务员提供。在农村推行“互助+助餐”模式,鼓励老年食堂接收老年人自家菜园的蔬菜,设立爱心捐赠榜,实行志愿服务积分兑换,引导低龄健康老年人参与服务并帮助行动不便老人送餐。

创新服务,拓展功能内涵

池州市民政局联合金融部门在老年食堂(助餐点)开展“长春花”助老金融服务,叠加政府助餐补贴与银行专属优惠。利用非就餐时间,在老年食堂(助餐点)开展养老防诈骗宣传、阅读等活动。市民政局还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群众代表体验服务、提出建议。部分老年食堂(助餐点)被设为临时救助点,为遇困者提供暖心餐。

强化支撑,提升服务质效

在队伍建设方面,池州发动老年协会、村(社区)党员干部等组建志愿送餐队伍,为行动不便老人送餐,目前全市已成立近30支队伍;组织工作人员及老年人观看食品安全视频,提升安全意识与应急能力。

在标准规范方面,池州推行价格不高于10元的营养老年套餐,鼓励有条件的老年食堂(助餐点)提供自助餐;建立“六统一”建设规范,严格执行“六公示”制度;制定《农村社区老年助餐服务规范》,推进服务标准化。

在科技赋能方面,池州与中国农业银行池州分行合作,依托全市统一的智慧化助餐监管系统,配置智慧结算平台226个,支持刷脸、刷卡结算,补助实时抵扣;系统内“助餐数据驾驶舱”实时呈现网点分布及运营数据。

在品牌引领方面,池州以“‘池’有桑榆·‘州’到服务”养老服务品牌建设为引领,将老年助餐作为重要抓手,通过标准化建设和融入地方特色文化,提升服务影响力。

池州市通过系统性布局与创新实践,有效缓解了老年人“吃饭难”,为老年助餐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来源:中国社会报      时间:2025/7/23 12:06:24
 
     
 
泰山慈善基金会
人民网
社工中国网
中华慈善总会
全国老龄办
中国民政部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
建筑科学研究院
       

京ICP备17001243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