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闫 薇 见习记者 杨淘夷
既要当好校长,又不忘志愿服务工作,这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五家渠市老年(老干部)大学校长张卫一直以来的坚守。
2021年,组织找退休后的张卫谈话,希望他能在五家渠市老年(老干部)大学担任校长,这让在职时从未当过教师也未管过教育工作的张卫犯了难,欠缺相关经验要如何挑起这副担子,但为老服务的初心还是让他选择了接受这份重托。
充实人才队伍,提高办学质量
想要办好一所老年大学,最关键的是了解清楚学员们需要什么。上任后,张卫马不停蹄地走访了前任校领导,并从学校管理服务团队成员那里详细了解学校运作的情况。
“学校办学活力不足,学员缺少展示的平台,教学水平与服务管理水平也亟待提升。”张卫表示,这些问题让他意识到,老年学校应让学员们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技能,也应引导鼓励更多的老年朋友积极参与志愿服务。
为充实学校人才队伍,张卫通过与当地人社局和团委沟通协商,争取到两名大学生进入学校的管理团队,开展学校的信息化建设。选聘优秀教师、组织培训提升技能、编撰教学大纲、订购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教材……一项项扎实有效的措施,让老年大学的办学质量不断提升。
丰富办学形式,打造教育品牌
向内提高办学能力的同时,张卫也不忘向外借力。自2021年开始,张卫先后组织师生260多人次到山西、江西、福建、江苏、安徽等地学习,充分利用对口援疆政策,借鉴先进省份的办学经验,努力丰富老年大学的办学形式。
据张卫介绍,目前,学校开设了声乐、舞蹈、器乐、语言等5大类19个专业的课程,并在老年人集中的区域开办了4个校外教学点,让更多的中老年学员实现了就近接受高质量老年教育的愿望。
“我们不仅要为自己的老年生活增添更多乐趣,还要关注社会发展变化,为本地发展、群众幸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参加“走出去”对口学习的学员们感触颇深。
如今,“青湖银发”老年教育品牌已成为学校的一大特色。张卫鼓励学员们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让晚年生活更加多姿多彩。2024年2月,诗朗诵《迈进新征程》荣获全国老年大学春节联欢晚会金奖;2024年10月,模特服饰秀《胡杨魂》在全国老年大学文艺汇演中荣获茉莉花银奖;2024年9月,《永远的兵团》在全国老年大学协会举办的“万人红色文化艺术节”上荣获最佳编导奖和最佳诵读奖。
“学员们虽年事已高,但热情不减,仍然能在不同舞台上绽放光芒。”提起学员们的成就,张卫颇为自豪。
带动更多人参与志愿服务
让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投身志愿服务,在帮助他人中发挥余热,是张卫努力的方向。
自2022年起,张卫推动老年大学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党纪学习教育和兵团成立70周年等重大主题,先后创编排演了艺术情景党课《伟大的征程》《永远的兵团》和《心中的六师》,运用诵读、声乐、舞蹈、快板、曲艺、情景剧等艺术形式,讴歌党的历史成就、兵团和六师的光辉业绩,深入机关、团场、街道、学校开展公益演出,观众达7000多人次。
2024年,张卫牵头制定了《志愿服务工作考评细则》,明确了志愿服务者申报办法、活动组织验证办法、星级考核和奖励办法。学员杜亚娥虽身有残疾,但20多年坚持学雷锋做好事,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带动了100余名师生加入志愿服务队伍。
2024年,学校有近2000人次师生参加学校和各班级组织的公益服务活动117场。团队中有1人获评三星级志愿者、4人获评二星级志愿者、36人获评一星级志愿者。
“我所在的班级就是一个志愿者在行动的班级。”学员姜秋燕说,学雷锋日,他们走进养老院慰问老年人;环卫工人节,他们为环卫工人演出节目,“在这里,我们好好学习,奉献社会,大家一心向阳。”
在张卫看来,作为校长,要始终把满足中老年朋友的需求作为办学的方向和目标,把学员满意作为办好老年大学的标准,努力把学校办得底色更红、方向更明、教学方法更优,而作为志愿服务工作的组织者,则要引导鼓励更多师生把所学的知识技能奉献社会、服务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