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高晓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今年以来,河南省开封市民政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着眼新时代赋予民政工作的新使命,聚焦民生兜底保障需求,强化使命担当,更加自觉地把改革摆在突出位置,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以系统观念谋划和推进改革,深化“互联网+民政服务”,着力提升民生保障质效。
以系统观念谋发展
开封市民政局以系统观念谋划和推进改革,坚持需求导向、系统观念、创新理念、数据赋能原则,搭建智慧民政平台,完善大救助和智慧养老服务体系,深化儿童福利、社会组织、婚俗、殡葬、地名等事项和有关证明“一网通办”改革。以社区“一有八中心”(即一个社区设有便民服务中心、党员活动中心、综治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卫生服务中心、老年人居家服务中心、青少年服务中心和志愿服务中心)为依托,整合各类资源参与社区服务。通过发挥党员活动中心作用,建设便民服务、儿童服务、志愿服务、综治服务等中心,打造红色、智慧、适老、平安社区。建立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和社区公益慈善资源“五社”清单,每年组织谋划至少6个全市性社会救助、养老服务、福利慈善项目,通过搭建协作平台、拓宽协作渠道、创新协作等方式,完善多方参与协同机制。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着力推进民政基础数据集中化、业务处理网络化、统计决策科学化、流程监管智能化和为民服务信息化。建设民政大数据库,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民政工作深度融合。开展“我为企业减负担”活动,以年检承诺制的方式开展年度检查,并支持在线办理业务。全面推行对社会组织的联合监管,逐步实现部门联合监管常态化。
以规范流程优服务
开封市民政局强化为民服务意识,按照“网上批、快递送、不见面”原则,落实“一网通办”。为织好智慧民政“一张网”,开封市民政局从群众需求和业务应用入手,打造集约高效、自主可控、安全可信、开放兼容的一体化智慧民政服务平台,对外为群众开通网上申办渠道,对内为工作人员打通流转审批环节。优化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认定流程,对于申请人身份信息明确、其父母信息详细完整的,采取“个人声明+信息比对”的方式进行认定。实现婚姻登记“全城通办”,推进婚姻登记“跨省通办”,完善婚姻登记网上预约功能,探索开展家庭婚姻咨询、辅导在线服务。探索“智慧地名”建设,启动智慧民政专业地图公共服务系统研发。将高龄津贴、救助资金、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整合纳入“居民一卡通”发放。将社会救助融入网格化社区治理,畅通困难群众求助渠道。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和动态调整机制,拓展社会救助类型和对象,确保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构建市、县、镇三级联动的审批服务体系,将低保、特困供养、小额临时救助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街道),县级民政部门负责备案管理和事后监管。
以机制创新强保障
为满足群众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开封市民政局积极推进民政服务便捷化、精细化。大力推行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购“五助”服务。针对80岁以上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出台亲属代办、社区工作人员代办、上门服务等便捷服务举措。市民政局联合15部门出台《开封市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办法》,细化核对内容,优化核对流程。研发开封市养老服务资源地图,将各类养老服务资源在电子地图上进行标示,老年人及其家属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养老资源信息。运用儿童之家平台,建立监测预防、强制报告、应急处置、评估帮扶、监护干预“五位一体”的社区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将实时监控、智慧用电、消防报警、食品安全、视频交互会议等接入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对养老服务设施进行有效监管。与市公安局、人社局等11部门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实现社会救助信息的即时核对。 |